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快三一期必中导师qq > 新闻动态 >

《人类科学技术史-010》原始建筑

发布日期:2025-10-08 14:11    点击次数:166
原始建筑

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或许已能搭窝棚居住,但更多的证据表明他们是居住在洞穴里。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筑的住所出现了。在距今2.7万年前的捷克多尼维托尼斯遗址中,发现许多排列成椭圆形的大兽骨,学者们推测这些兽骨是当时人类的建筑材料,人们可能选用一些不大的树木枝干塔成架子,用若干块兽皮盖上去,在兽皮上再压些兽骨。类似的建筑在欧洲的其他地点及西伯利亚等地区也有发现。这类建筑较简陋,但已具备了房屋建筑的雏型。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人类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各类的房屋、城堡、巨石和神庙建筑均已出现,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图片

1.房屋建筑

新石器时代的居室建筑一般可分为穴居式、半穴式、干栏式、地面建筑和窑洞建筑。

穴居式是较早的建筑形式,它是指挖地为穴,穴壁上挖有供人上下的脚坑或阶梯,穴口盖有遮蔽风雨的棚盖。这类建筑在西亚、印度、中亚、日本、朝鲜及中国北方的一些遗址中都可找到。

半穴居式也是新石器时代较早的建筑形式,一般指先在地上挖一方形或圆形浅穴,穴壁作为房屋的墙壁,再在其上加盖房顶,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空中,此种房屋在中国北方尤为流行。在中美洲、亚洲等地区都曾存在。

干栏式建筑是指以高出地面的桩柱为底架,上辅木板,再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建筑,这类房屋可以防潮,适于沼泽地区的居民居住。距今7000多年前的中国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这类建筑遗迹和遗物。

窑洞式建筑,是一种在生土上挖成的凸字形穹窿顶的洞穴建筑,窑洞内用石灰涂抹地面的墙裙,有的窑洞处还有一院落,这种房屋冬暖夏凉,在我国山西、内蒙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常发现这类房屋。

地面建筑,指平地起墙架屋的建筑形式,这类建筑见于世界许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如亚洲、欧洲、美洲等,可用木、泥、草、石等多种材料建造。比较引人注目且时代较早的这类建筑当属距今10000-9000年前,西亚耶利哥遗址中的地面建筑,一般为方形大房间,墙内由烟卷型的泥砖建造,地面涂灰泥。距今8500-8000年前西亚的梭万遗址中,房屋多为T字形,是由十间房屋构成的套房,分大、中、小三种。中型房间是人们的居室,小型房屋是仓库,大型房间是建筑内的公共院落,内设灶,是做饭的地方。建筑内的各个房间有门道相通,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建筑场是由模制泥砖砌成的,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模制砖。砖的尺寸较固定,一般长度50-70厘米,宽度为20-30厘米,厚为6-8厘米。砌法多为单行横卧,砖之间用泥灰加固,墙外角有扶垛加固。距今6000-3000年前,北欧的爱莱斯德——库库泰尼--特里波利耶遗址中,多为三四十至八九十平方米的长方形草泥建筑,有的地区还流行2-3层的楼房。

图片

2.城堡建筑

新石器时代,作为具有防御性的建筑——城堡,普遍出现了。比较早出现的有西亚的耶利哥遗址中的城堡,它是由城堡、城墙和濠沟构成,城堡中心有石筑的望楼,有22级阶梯可上下,墙城是由石头筑成,高6米,石墙外是濠沟深2.75米。希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迪米尼文化(距今约6000-4800年前),发现了长宽约百米的城堡,由外至内共有6道石砌围墙,约高2米,厚0.8米,其内有一中央庭院,筑有一长11米,宽6米的厅,门廊中有两根圆柱,大厅内有方柱和炉灶,学者认为这种城堡建筑可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卫城和麦加伦厅房的先驱。中国龙山文化平粮台、老虎山等遗址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城堡。城堡对后来国家的形成、城市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巨石建筑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西欧沿海地带流行着一种伴存巨石纪念物的独特文化。其中以英国的斯通亨奇环状列石最为著名。这种环状列石是在平原上掘出直径约110米的环状壕沟,并在其内侧垒起高2.1米的土墙,在墙垣内竖立两个同心圆形的环状列石圈,圈内有两列马蹄形立石。墙垣东北方有宽约10.7米的出入口,口外竖一块高4.9米,重35吨的巨石称为标石。墙外沟内围绕着56个土坑,一般深1米多,多作为火葬后的墓坑。研究者一般认为这种巨石建筑是与太阳崇拜有关,它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一种建筑技术。

图片

4.神庙建筑

神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不再是作为人们基本的生存手段,而是由于宗教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可以代表当时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位于伊拉克南部距今约5500-5100年前的乌鲁克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神殿遗迹,神殿集中在伊安纳塔庙和天神安努塔庙。伊安纳塔庙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红庙和柱廊神庙。墙壁上涂有红颜色是红庙的基本特征。

柱廊神庙是筑在台基之上,大厅柱廊由两排直径达2.62米的柱子拱立,围墙用红、白、黑色的锥形装饰物装饰,构成各种几何形图案,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马骞克装饰建筑形式。

天神安努塔神庙是建在台大上小的梯状台基上,比周围地高16米,因墙壁外侧涂以白色,称其为白庙。平台上用凸形和凹形的建筑作为装饰,墙壁的上部用瓶状的土坯行列砌筑,在长方形的庭院中央有一个高起的祭坛。

到乌鲁克文化晚期神庙的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神庙不仅采用了锥形镶嵌物的装饰手法,而且在锥形物的顶端包铜,使神庙建筑更加华丽壮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建筑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我的网站